浙江好人·“疫”線面孔名單公示
經群眾推薦、基層遴選和評委會綜合審議,擬確定杭州市上城區丁蘭街道長虹社區社工毛曉晨等60例為浙江好人·“疫”線面孔,現予以公示。
公示期從2022年4月26日起至4月30日止。公示期間,各單位和個人對上述人選在模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遵紀守法等方面如有意見,均可來電、來信向省委宣傳部公民道德建設處反映。個人反映請署真實姓名及聯系方式,單位請加蓋公章,信件有效日期以郵戳為準。電話:0571-87051454 。地址:省行政中心3號樓省委宣傳部公民道德建設處,郵政編碼:310025。
杭州市(7例)

毛曉晨,女,1993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江山,杭州市上城區丁蘭街道長虹社區社工。2022年3月12日,毛曉晨網格范圍內的某小區發現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被封控,她第一時間排摸老人、產婦等重點人員,主動承擔網格內177戶居民封控期間的生活需求、就醫買藥、隔離轉運等事務,連續在崗14天。有嬰兒黃疸過高,她立刻幫助申請轉運就醫手續;有居民需要長期服藥,她上門拿醫?,冒雨買藥送藥;有個12歲兒童獨自封控在家,她主動對接兒童母親,保障孩子每日三餐。最忙的幾天,她每天只能休息2小時,先后為封控區居民送了20余次藥品和800多件外賣、包裹。對于居民需求,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不要著急,不要擔心”成了毛曉晨的口頭禪。她溫暖貼心的關懷、認真負責的態度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認可和支持。

王哲,男,1992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山西陽泉,杭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所主管醫師。2017年參加工作以來,從登革熱疫情到新冠疫情,每次戰疫的一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他退掉了回老家過年的動車票,一頭扎進一線開展工作。2021年,他多次被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緊急抽調,作為國家流調專家隊成員前往石家莊、瑞麗、廣州、深圳、東莞、西安、黑河、天津等地指導處置新冠疫情,開展流調溯源、核酸采樣、疫情分析研判、培訓指導等工作。每次處置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經常工作到凌晨3、4點,這樣高強度的援外抗疫工作已累計120多天。2022年春節,他又一次又奮戰在抗擊疫情現場。他將國家隊的抗疫經驗運用到杭州本地,完成多份疫情分析報告并提交指揮部,為全市疫情防控提供專業建議。憑借專業的技術能力和迎難而上的精神,他多次收到國務院和各地政府感謝信表揚,先后被授予杭州市職工經濟技術創新能手、“12.7”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表現突出個人等榮譽。

姜坤,男,1987年8月生,籍貫江西上饒,杭州市上城區筧橋街道同心社區包子鋪經營者。2022年3月12日,因為疫情防控要求,他所在社區被納入管控,店里來了很多“大白”。夫妻倆就提供場地,讓他們在小店過夜!按蟀住眰冃量嘁惶旌笾荒艹耘菝,姜坤萌生了為他們免費提供早餐的想法。平時包子鋪凌晨3點就要開工,疫情期間,他帶領店員每天凌晨1點就要開始忙碌,只為將免費早餐盡早送到抗疫人員手上。包子鋪每天送出30籠包子、30籠小籠包、100袋豆奶、雞蛋……最早的一批凌晨4點就能送到,風雨無阻一直持續到社區封控結束。姜坤最擔心的不是生意好壞,而是包子做的速度能不能更快一點,讓每一位抗疫人員盡早能吃到早餐。

紀紅春,男,1974年6月出生,籍貫安徽池州,杭州市錢塘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司機。新冠疫情發生后,紀紅春主動請纓前往一線轉運,持續作戰2個多月。他每天與時間賽跑,與疫情賽跑,夜以繼日,隨叫隨到。為了節省防護服,平時不敢多喝水,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每天都會遇到緊急的接送任務,他的一日三餐從來沒有按時吃過,常常都是一個任務接著一個任務;每次完成運送任務之后都會嚴格按照流程穿脫防護服,做好防護,不管多晚都會按照流程對車輛進行嚴格的消殺。在做好轉運的同時,他還要負責調派轉運任務、監管轉運司機隊伍等。截止2022年3月31日,他已開展了近百次的轉運工作,轉運人次近200余人。

高英,女,1974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杭州,杭州市錢塘區河莊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隨著杭州市新冠疫情日益嚴重,作為衛生服務中心的"領頭雁",高英啟動24小時工作模式,帶領工作專班日夜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科室人員協調、緊急工作分配、街道疫情防控部署、中心門診正常運營、疫情信息核對、上級疾控的溝通……她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幾乎每天晚上,高英都要等著外出核酸檢測的同事們平安歸來,進行數據匯總后才能短暫地在辦公室休息幾個小時。短短的兩周,高英瘦了整整九斤。2022年3月,一段電梯攝像頭拍攝的視頻被人民日報、浙江新聞等多個媒體發布,觸動了所有人。連續超負荷工作的高英因身體到了極限,在單位電梯內暈倒。她掙扎著起來,又再跌倒,就這樣連續跌撞了三次。因為失去意識,她的額頭兩次重重撞在電梯的鋼制扶手上,直到被同事發現送去搶救。醒來后,她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回到工作崗位,繼續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

楊越,女,1994年1月出生,共青團員,籍貫吉林白城,杭州市中醫院醫學檢驗中心醫師。自新冠疫情以來,她多次參加應急核酸檢測醫療隊,堅守在抗疫一線。90后的她已成長為檢驗中心業務骨干,積極參與市中醫院PCR(基因擴增實驗室)的組建。近兩年杭州突發疫情后,她都能發揮核心作用,白加黑連軸轉。2021年初,她主動申請加入支援河北石家莊的醫療隊,面對危險和繁重的工作任務,她毫無怨言,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一忙就是四五個小時。在24天時間內,她和團隊以最快速度完成了308萬人次核酸檢測任務,受到當地衛健委的高度贊揚。2022年春節,杭州衛健委成立核酸檢測醫療隊,楊越作為檢測分隊的隊長再一次帶隊出發,除夕當天奔赴富陽區執行任務,在短短4天時間內出色完成了10.5萬人次的核酸檢測任務,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白衣衛士的硬核擔當。

鄭建波,男,1972年12月出生,無黨派人士,籍貫浙江溫州,杭州市沃德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創辦人。2008年汶川地震以來,他一直積極參與國內各地應急救災志愿服務工作。2022年初杭州發生疫情后,鄭建波第一時間為濱江區三個街道采購運送370頂加厚保暖帳篷,有力保障了一線設卡的志愿者。之后,又聯手其他公益組織,為一線輸送了10000個3MN95口罩與1000套防護服;此外,攜手菜鳥國際、丹鳥物流、杭州9958應急救援隊等打通了民間物資運輸渠道。1月底富陽區暴發疫情,中心緊急采購了500套防護服,還送去了暖寶寶、咖啡、自嗨鍋等保障物資為民間一線設卡志愿者、一線運輸志愿者團隊提供保障。4月初疫情上海暴發,他攜手多家公益機構,先后聯系運輸和捐贈了30噸筍、2萬份速食產品、8噸菜油、70噸大米以及部分防疫物資,均已送達上海送到社區一線。先后榮獲浙江省五星級義工、杭州首屆最美公益人、2020戰役群英優秀個人獎等榮譽。
寧波市(7例)

耿志宏,男,1987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山西平定,慈溪市勝山鎮人武部武裝干事。14年軍旅生涯,造就耿志宏軍人氣質“若有戰,召必回”。每次疫情防控,他都第一時間請纓到“離病毒最近的地方”,2022年以來先后3次擔任集中隔離觀察點負責人。為生日的隔離人員準備蛋糕、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的人員提供血壓、血糖監測,為隔離人員推出10項“溫情暖心服務”,累計服務400余人次。他連續戰斗不說累,每天工作15小時以上;腰椎突出不言苦,16天爬3萬級樓梯。曾獲慈溪市戰“疫”先鋒個人榮譽。

陳春霞,女,1977年1月出生,籍貫浙江寧波,寧波市鄞州區公安分局鐘公廟派出所輔警。作為轄區防疫數據專班總指揮,被人譽為“鐵打的女漢子”、數據專班的“百事通”。2020年1月疫情以來,就開始和防疫數據打交道,2年多的時間從單打獨斗到帶領20人團隊,她用數據處理擔起抗疫使命。期間,肋骨腫瘤術后身體釘著6根鋼釘,醫囑休息半年,但她不到兩月堅持返崗。2022年疫情爆發后,她克服身體病痛投入工作,每天工作16小時、接打電話300多個,最多時1天處理5000多條數據,甚至因操勞過度昏迷入院,但始終堅持工作不肯下火線。曾獲評“寧波好人”。

吳明燦,男,1980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黑龍江勃利,余姚市人民醫院醫務部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吳明燦每天承擔國家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信息平臺、省精密智控疫情指揮數據倉以及余姚平臺數據報送。曾連續集中辦公100多天沒回過家,800多天沒有和孩子完整待過一天。2年多來,通宵達旦制定各種流程規范,反復推演,核酸樣本中轉流程從6小時縮短到2.5小時,用“繡花功夫”做好疫情精密防控。2022年寧波多地突發疫情,他作為領隊多次緊急帶隊馳援。白天和隊員們一起采樣至凌晨,后半夜和屬地部門協商溝通,被稱為戰斗力爆表又信賴可靠的“燦哥”。

陳奕,女,197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寧波,寧波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制所所長兼應急辦主任。2022年疫情重卷,作為流調中心主力,她發揚連續作戰精神扎實開展病例溯源、線索追蹤、密接判定和風險點排查,爭分奪秒為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提供科學依據。鎮海、北侖兩起疫情期間,擔任流調隊長24小時堅守陣地,因累摔倒手指骨折打上石膏堅持不下火線。曾獲浙江省巾幗建功標兵、寧波市抗擊新冠疫情最美醫技師等榮譽。

郭麗娜,女,1997年5月出生,共青團員,籍貫浙江寧波,寧波市海曙區古林鎮衛生院護士。本輪疫情,郭麗娜五入隔離點,在抗疫一線接續奮戰120余天,服務2500余名隔離人員,以親自實踐經歷,培訓250余名隔離點醫務人員。2022年3月18日,她臨危受命為海曙區橫街桃源里綜合服務區(區方艙隔離點)醫療保障組組長,體現青年醫護擔當。院感防控、設置通道、隔離轉運、消殺清潔、核算采樣她是沖在最前的戰士,工作籌劃、人員協調、技能培訓、數據管理、后勤保障她是穩心定盤的將帥,最多一天核酸采樣1600余人,接聽300多個電話,每天只睡不到3小時,其事跡被甬派、澎湃新聞等媒體報道。

王維琤,女,1984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寧波,寧波市北侖區新碶街道百合社區黨委書記。2022年1月,北侖區突發新冠疫情,王維琤作為百合封控區的“總指揮”,推出“黨建引領+群防群治”工作思路,先后成立十余支小區黨員牽頭的抗疫先鋒隊,筑牢社區防疫網。協助組建“小微企業防疫聯盟”,通過企業抱團破解防疫經營困局。持續15個日夜奮戰,王維琤幫助轄區300余家小微企業,對接完成10輪核酸檢測,萬名居民參與,累計解決群眾困難1200余次。疫情過后,她號召企業成立自查互助小組,在小區創新開展“交叉互檢”,不斷鞏固防疫成果。曾獲“寧波好人”等榮譽。

戴巧澤,男,1989年10月出生,籍貫浙江舟山,寧波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平臺寧波發布編輯。為確保疫情信息及時、準確、權威發布,戴巧澤克服身體和家庭困難,每天奮戰18小時以上、梳理百余條信息匯總核實,參與做好疫情信息編發、疫情發布會直播、留言咨詢回復,使“寧波發布”成為公眾了解疫情動態、民生資訊的第一權威平臺。2022年以來,“寧波發布”共推送涉疫微信稿500余條,10萬+近200條;微信、微博、抖音閱讀量超1.6億,3次位列全國政務宣傳日榜第一、18次前三、64次前十。
溫州市(5例)

魏乃選,男,1978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蒼南,蒼南縣公安局刑偵大隊信息中隊副中隊長。2021年12月份以來,魏乃選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共產黨人精神,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奮戰在流調溯源工作中。他堅持與時間賽跑、與疫情競速,為疫情防控提供精準及時的數據支撐,他和團隊成員累計排查出陽性病例密接1055人,次密接4506人,一般接觸者2646人,重點風險場所126家,為蒼南縣“精準防控、動態清零”做出重大貢獻。

李世全,男,1969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樂清,樂清市中醫院黨總支副書記、院長。2022年4月,因連續高強度工作,戰“疫”到生命最后一刻,誘發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去世。工作中,李世全總是第一個到崗最后一個離開,舍身忘己沖鋒在前;他臨危受命響應“疫情急需”完成發熱門診改造,啃下基建“硬骨頭”快速實現新院投用;他力推“疫情防控獎懲條例”,主持免費發放新冠預防中藥4萬余劑,為抗疫貢獻中醫藥最強力量;他熱心志愿服務,每周六義務坐診,并為困難患者自掏腰包。李世全曾于2003年獲評溫州市抗擊非典先進個人,多次獲評樂清市先進生產(工作)者。

黃修靜,女,1972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瑞安,瑞安市玉海街道沿江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疫情以來“拼命三娘”黃修靜一直率先垂范、沖鋒在前,以“白+黑”“5+2”的工作狀態穿梭在轄區各個角落。瑞安疫情形勢升級期間,黃修靜更是連軸轉開展流調數據處理、“小單元大排查”行動、場所碼檢查等工作,讓原本就患有高血壓的她不堪重負。4月4日,黃修靜突然暈倒,但一小時后,她又重返工作崗位。今年以來,她經手各類流調數據上千條,撥打流調電話三千多個,年已50歲的她鉚足了勁連續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守好社區防控安全門。

諸中凡,男,1974年11月出生,籍貫浙江甌海,溫州市甌海區婁橋街道經濟發展辦臨聘人員。2022年諸中凡一人挑起兩個隔離點的后勤任務,視隔離人員為家人,用心用情提供日常用餐、情緒安撫等服務,是隔離人員眼里的“知心大哥”。他推出設置緩沖區、應用“門磁”技術等創新舉措,加快了物資運轉效率、提高了監管效能,創新舉措在甌海區推廣應用。2022年前后,母親曾突發腦中風住院,股骨頭斷裂,但他仍堅守崗位。諸中凡用無悔的堅守和無私的奉獻,生動詮釋了基層防疫人的責任擔當與奉獻精神。

王國勝,男,1974年4月出生,籍貫安徽岳西,溫州市龍灣區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2022年3月9日,溫州鹿城新冠疫情突發,王國勝連續工作30多天,帶領PCR實驗室團隊24小時奮斗在一線,“啃”下激增的核酸檢測硬任務。3月15日凌晨,龍灣出現疑似病例,疫情警報拉響,他以1小時23分鐘向指揮部報送陽性結果,以檢驗人的加速度跑贏病毒傳播速度。在檢測結果支撐下,龍灣在2小時內就啟動疫情防控緊急響應,有效阻止了疫情進一步擴散。PCR實驗室開設以來,累計檢測近40萬單管,無一差錯,為疫情研判提供精準數據。
湖州市(6例)

費克,男,1983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湖州,湖州市農合聯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在本輪疫情暴發以來,作為企業負責人,他始終沖在防控保供第一線,好幾個夜晚忙活到凌晨兩三點,只為將防疫物資更快地送到有需要的人手中。2022年3月以來,已為上海、杭州、蘇州等華東地區保供糧油、蔬菜、肉、水產等物資共計700噸,以團購、批發等形式為500多戶農戶解決滯銷農產品50噸,

吳明建,男,1968年1月出生,籍貫浙江長興,長興縣畫溪街道包橋村村民。1992年,25歲的吳明建因工傷導致右腿截肢,在親戚朋友的鼓勵下,他變得更熱愛生活,經常參與村里的志愿服務。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他積極參與村里防疫工作,無論在村口卡點還是宣傳隊伍中,都能看到他穿著紅馬甲拄著拐杖的身影。2022年疫情防控伊始,他主動報名,連續17天每天8個小時在村卡口駐守,對來往車輛進行測溫掃碼、信息核實。雖然他的腿經常疼痛,但他硬是堅持了下來,被稱為“硬氣”的獨腿大叔。

陳家駒,男,1982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建德,湖州市吳興區埭溪鎮中心衛生院醫技科科長、門診部主任。在新冠疫情這場無聲的戰役中,這位因幼時患病導致左腿殘疾的“跛腳大白”仍與時間賽跑,與疫情奮戰。在疫情復雜多變的緊要關頭,陳家駒克服工作中的困難,妥善地安排科室每一個人的分工與任務。同時勇敢地站在防疫第一線,組織并實施核酸日常采樣工作。在高風險情況最復雜的點位都有這位“跛腳大白”的身影。2022年2月至今,他完成核酸采樣總共計30741人次。3月8日織里疫情爆發以來,這位“跛腳大白”已連續工作40余天,不眠不休地與疫情戰斗,為群眾筑起安全堡壘。

王輝,男,1988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湖州,湖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經濟運行處四級主任科員。2022年以來,他積極參與全省經信系統“工業物防鏈”建設,指導各區縣、鄉鎮及企業做好有進口物料工業企業的排摸、檢測和環境消殺工作,全力守牢工業領域疫情防控“小門”,全市已上線涉及進口物料企業348家、1943個批次,未發生一起進口物料傳人事件。4月3日起他赴龍之夢隔離點連續工作至今,不辭辛勞,夜以繼日做好近4000名浙江援滬醫務人員的配餐、保潔和消殺等保障工作,出色完成了各項保障任務,為援滬醫務人員創造了安全、舒適的休息環境,提高了工作效率,為疫情防控做出了貢獻。

李良,男,1979年3月出生,九三學社社員,籍貫浙江湖州,湖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醫療質量管理科科長、醫務科副科長。2022年3月9日起,李良擔任湖州三院核酸采樣隊領隊,帶領團隊先后赴織里、南潯、上海、嘉興等地開展大規模核酸采樣工作。在援滬任務期間,每次都是一早趕路,完成當天工作后趕回湖州,干糧、成人“紙尿褲”成了隊員們行李中的標配,李良的管理工作也增加了很大的難度,他摸索出很多新方法,與院感專家開視頻會議,每次任務后總結經驗、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力爭把風險降到最低。在他的帶領下,隊員們以高效、有序的團隊精神完成每一次出征任務,截至目前累計采樣超25萬人次。

朱高鑫,男,1997年8月出生,籍貫浙江長興,湖州市吳興區人民法院法警大隊輔警。2020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朱高鑫同志正好休假,當時他也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堅守在村內的防疫一線。2022年3月8日,得知織里鎮疫情的第一時間,朱高鑫主動響應號召請纓前往一線,在織里鎮疫情管控區駐扎,總時長超過90個小時。起初幾天,天氣悶熱,穿著厚重的防護服的他每天汗流浹背,吃飯也很不規律。3月17日,風雨交加,氣溫驟降,連日加班加點的疲勞和疫情防控的精神壓力,使得已經多次胃痛的朱高鑫因過度勞累引發頭暈干嘔失去意識,昏倒在防控一線。同事立即將他送到醫院,被診斷為急性胃炎和眩暈綜合癥。此時吳興區法院也在第一時間對他發出了《強制休息令》。
嘉興市(6例)

簡文昌,男,1985年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江西樟樹,嘉興市秀洲區高照街道秀清社區居民。2022年3月28日,他所居住小區被劃入管控區,他自告奮勇擔任社區志愿者領頭人工作,成立臨時黨支部,下設“應急組”、“秩序維護組”、“物資組”、“數據組”等服務小組,吸納志愿者近300人,組建“黨群防線”;他開發“線上防疫申報系統”,該程序在秀洲區各鄉鎮推廣,構筑疫情防控“智慧防線”;疫情發生以來他堅守小區每天工作超12小時,由點及面將志愿服務內容推廣至街道,做好協助黃碼、紅碼人員核酸檢測、物資發放、心理疏導等工作,筑起堅實“人文防線”。

金海龍,男,1967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嘉善,嘉善縣公安局魏塘派出所民警。2022年3月5日起,金海龍主動請纓參與防疫卡點值守,每天值守8個小時后,又配合社區對居家隔離人員、娛樂場所進行走訪宣傳,連續6天平均每天只休息4個小時?c任務結束后,他積極做好轄區疫情防控工作,3月17日晚上11點多,他在對社區居家隔離人員進行走訪后突發腦梗,經救治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在身體有所好轉后,他又把病床變成辦公桌,開啟“電話辦公”,認真解答群眾的咨詢和訴求。曾獲浙江省公安廳個人二等功。

沈淑芳,女,1980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嘉興,嘉興市經開區城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師、辦公室主任。當疫情出現,她第一時間帶領團隊奮戰一線,為了加速鎖定陽性病例幾乎3天3夜沒合眼,共計采樣5千余份;在疫情封控區她帶領隊伍“地毯式掃樓”,一天爬樓四五百層,創新“一人一包”采樣物件,采樣速度及效率提高100%;平時,她還常利用業余時間到各場所宣傳疫情防控等相關知識全年不少于百場,負責嘉興市最大的方艙式接種點預檢咨詢,一年內累計為20多萬接種人群提供接種及咨詢,而她自己每年休息時間不超過10天。曾獲感動嘉興2018-2020年度最美人物提名人物、2021年度嘉興好人等榮譽。

陶金,男,1987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海鹽,嘉興市南湖區建設街道百福弄社區黨委書記!叭粲袘,召必回”,在建設街道吹響抗疫“集結號”的時候,原定當天做手術的他毅然推遲手術時間,奔赴了抗疫一線。為了能隨時處置突發情況,他連續三天都睡在了辦公室里。他帶領全體防疫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挨家挨戶對轄區內1559戶3575名居民逐一排摸,重點做好67名獨居高齡老人日常照料。他在“三區”內的做好居民安撫工作并及時給有困難和特殊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門服務。在2022年大年初一的時候,這個本是應該闔家團圓的日子,他卻進駐了隔離點21天。他曾獲得2020年度嘉興市最美抗疫老兵、嘉興市最美戰疫社工等榮譽稱號。

楊祎程,男,1987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海寧,海寧市硤石街道南苑社區黨委副書記。硤石街道是海寧本次疫情重點地區,其中南苑社區人員眾多,轄區內共11個小區。社區設置12個核酸采樣點,每次全員核酸,楊祎程都需要不分晝夜分配點位物資、負責樣本轉運、組織上門采樣。在團隊有序的合作下,日均核酸采樣6萬余人。他還需統籌協調開展小區卡口執勤,大數據核查,重點人員管控等工作,日均接聽電話百余個,每天在辦公室睡2、3個小時。自3月以來他連續工作,咽喉炎發作,靠打手勢奮戰在一線。

王良平,女,1972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平湖,平湖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作為平湖市檢驗戰線的帶頭人,疫情發生后她連續13天戰斗在核酸檢測第一線,日均睡眠時間僅2-3小時,緊急牽頭調配全市檢測人員組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應急團隊。她帶領工作人員積極響應上級防疫工作精神,在“應檢盡檢”的基礎上,及時調整核酸檢測方案,面向社會人群開放,實現“愿檢盡檢”,曾創下了一天完成核酸檢測27萬人次的記錄,截至4月10日,她所帶領的團隊已完成240余萬人次的核酸檢測,為平湖市疫情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紹興市(5例)

周峰,男,1983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紹興,紹興市越城區陶堰街道人武部副部長。自2021年12月9日凌晨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周峰立即以“戰時狀態”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卡點封控、生活保障、物資供應、核酸檢測、情況匯總等十幾項工作任務輪軸轉,每天從清晨忙到凌晨,休息不到4個小時,尤其在封控的前三天,連續72小時,他只睡了不到3個小時。由于長期勞累和高強度工作引起心力衰竭終于在16日上午累倒在封控一線,病情剛穩定就迫不及待繼續請戰。在疫情防控一線7天7夜連續戰斗,周峰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正如他在組織動員時的喊話:“群眾在身后,守住防線就是我們的天職”。2021年榮獲“紹興好人”。

徐建康,男,1971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紹興,紹興市柯橋區北辰物業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經理。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他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他在要求公司全員嚴格做好小區日!笆匦¢T”工作的同時,積極動員并抽調公司黨員、管理人員、保安隊員,組成10支應急救援志愿隊,目前已累計派出志愿者達1000余人,捐贈抗疫物資共計80余萬元。他以身作則,主動前往夏履鎮支援公路設卡工作,連續14天參與公路口24小時值守工作,后又積極趕往支援多個核酸檢測點的居民人數排查、登記、現場秩序維護和保障等工作。曾榮獲柯橋區抗疫專項“柯橋好人”、紹興市“紹興好人”、中共紹興市委組織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及時性表揚”等多項榮譽。

成明華,女,1973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紹興,紹興市上虞區百官街道城南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作為一名社區書記、一名基層工作者,成明華始終兢兢業業,以社區為家,為居民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扎扎實實抓好社區各項工作。2021年12月7日,上虞區出現新冠疫情,成明華立即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時間成立了社區防控工作組,帶領社區干部,調動黨員、志愿者的力量,夜以繼日排查人員信息、筑起隔離墻、安撫居民情緒、及時對接醫務人員,連續奮戰兩周多,吃住都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截至目前,完成轄區6個小區、1.2萬多常住居民逾17萬人次的核酸采樣,轉運密接人員171人,轉運或管控次密接人員510人,累計分發生活物資2萬余份,協調燃氣公司置換瓶裝燃氣等難題20余起,幫助居民代購藥品228份,全力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2021年12月,成明華入選紹興市第二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及時性表揚名單和抗疫“紹興好人”。

周澤華,男,1987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諸暨,紹興市公安局刑偵支隊三級警長。12.7上虞疫情期間,立足研判職能,整合業務警種研判信息,綜合數據研判、醫學流調、電話回訪等環節,日夜兼程,同新冠疫情賽跑搶時間,在10天內共對64例陽性病例完成研判報告撰寫,為尋找病源、發現密接人員提供工作支撐。2022年以來,共對171名陽性人員開展流調工作,累計排查密接人員723名,次密接3684名,并推送核查管控,為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強有力支撐。他主動探索數字防疫。聚焦實戰需求,牽頭開發涉疫風險數據研判系統,進一步完善數據應用,有效解決涉疫數據流轉效率低、數據質量不高、流程處置閉關管控難等痛點難點,實現了涉疫研判數據自動化、智能化和閉環化。2022年系統正式上線運行依賴,通過各模型共推送涉疫風險數據160萬余條,下發涉疫風險數據112余萬條,納入管控4萬8千余人,為精準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

朱麗,女,1990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紹興越城,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新聞綜合頻道記者,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衛生線的跑線記者,多次深入抗疫一線進行報道,采制《跨越百年最萌鞠躬照傳承醫患互敬的溫暖》、《隔離病房相擁夫妻去年遺憾今年補上》等多篇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疫情報道。2021年12月,紹興市上虞區突發疫情,第一時間深入上虞當地醫院、社區、隔離點采訪,在當地堅守12天,發回17篇報道和12個現場連線,采寫的《援虞司機樓建勇:浙D12362已到曹娥街道》等系列報道深度還原了浙江好人樓建勇為抗疫犧牲的感人事跡。曾榮獲2018年度紹興市廣播電視政府獎新聞類一等獎;2019年度浙江省廣播電視少兒節目獎電視少兒節目少兒活動三等獎;2021年度紹興市新聞傳媒中心(傳媒集團)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金華市(6例)

厲曉明,男,1972年8月出生,民革會員,籍貫浙江永康,浙江寧遠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厲曉明的口罩廠于2020年成立,一天能生產口罩四五十萬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厲曉明哪里有需要哪里幫,為全國各地無償捐贈口罩,截至目前,他已累計捐贈口罩40多萬只,價值近百萬元。2022年1月6日,永康梅園公益協會創始人黃梅芳試著給厲曉明打通了捐贈口罩求助電話,厲曉明爽快答應,一次性捐助20箱共計2.4萬只KN95口罩。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厲曉明每次接到電話,總是盡己所能滿足。他在自己朋友圈公開留言:“誰需要口罩就聯系我,我們免費送”。2022年以來,厲曉明主動參與抗疫救援,累計為杭州、金東、蘭溪等地捐贈了10萬多只口罩。公司倉管“心疼”地跑到他辦公室告訴他,光從他手上捐贈的口罩就已經超過40萬只,厲曉明則開心的曬出了一封封來自杭州市、鄭州市等地的感謝信。其義利并舉、支持抗疫的事跡被金華日報、搜狐網等媒體宣傳報道,個人曾獲2020年“抗疫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鄭小純,男,1974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金華,金華市婺城區帥達工具廠負責人。2020年春節,武漢新冠疫情爆發后,鄭小純立即召集工人加班加點投入到防疫物資生產中。他定下原則:國外正常售賣,國內只捐不賣,有多少捐多少。期間,國內開出高價上門求購的商戶被他一一回絕。2020年初,鄭小純取消了將庫存的2000多副CE標準護目鏡銷往歐洲的計劃,第一時間捐向武漢醫院和金華本地醫院,解了燃眉之急。2021年,國內部分地區疫情再次反復,鄭小純又先后向西安、紹興、蘭溪等地捐贈15000余副護目鏡,12000個醫用防護面罩。鄭小純說,只要國家需要,不分地域,能力所及,義不容辭。榮獲“金華好人”榮譽稱號。

丁曉龍,男,1983年6月出生,籍貫浙江義烏,義烏市稠江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成員。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以來,丁曉龍作為義烏市稠江街道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的一員,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兩年多來,由于經常連續加班,精神緊張,身心疲憊,丁曉龍原本烏黑茂密的頭發大把大把脫落,不到40歲的他最后竟成了光頭,看上去一下子老了十幾歲。疫情形勢嚴峻時,丁曉龍每天只能睡上3、4個小時,卻要接聽上百通電話、處理上萬條指令,超負荷的工作讓他戲稱為“呼吸工作法”,只要呼吸不停止,工作就不停歇。為了疫情防控,丁曉龍早出晚歸已成常態。

張茂秀,男,1964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金華,金華市婺城區乾西鄉衛生院院長。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張茂秀幾乎沒有正常休息過一天。他帶領乾西鄉衛生院累計完成新冠疫苗接種9萬多劑次,重點人群核酸采樣10萬多人次,超額完成上級部署的工作任務。疫情形勢嚴峻時,張茂秀連續60天不分晝夜堅守在隔離點,他扮演醫護人員、服務員、心理疏導員三重角色,盡心守護228位隔離人員的身心健康。他拼命三郎式的工作態度被婺城區衛健局獲悉后,迅速向他下達了“強制休息令”,強制命令他在家休息一天。張茂秀卻偷偷“違抗”了上級的命令,強制休息當天,他依然堅守在乾西衛生院、高速路口等地忙到深夜11點多。曾榮獲浙江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浙江省“優秀鄉鎮衛生院院長”、金華市“勞動模范”“金華好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吳軍,男,1982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義烏,武義縣公安局壺山派出所副所長。2021年12月初以來,吳軍帶隊連續戰斗在基層抗疫一線,疫情形勢嚴峻時,吳軍帶隊不分晝夜連續抗疫20多天,排摸、暫時關停轄區棋牌室、網吧、歌舞廳等室內密閉娛樂場所101家,配合鄉鎮街道核查省內中高風險地區涉武義人員4363人次,研判376人。期間,吳軍的妻子因乳腺癌腦部轉移病情惡化,昏迷住進重癥監護室,他只能抽出僅有的休息間隙探望下妻子!拔易罘判牟幌吕掀,她在重癥監護室,我幫不上忙,而工作需要馬上完成,要對得起這身警服”吳軍說!靶『l燒了,快回家來看看!薄敖裢硪影,拜托你們照看一下,外出要注意做好防護!边@是吳軍和家人的日常聊天記錄。在家人最需要他的時候,吳軍選擇和戰友一道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程翱飛,男,1986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永康,永康市東城街道高鎮社區黨支部副書記。2022年1月5日晚,永康出現首例陽性感染者,疫情防控形勢陡然嚴峻起來。身為社區副書記,程翱飛立即組織人員開展疫情流調數據核查、排查工作。面對每天數百個的排查電話,程翱飛恨不得自己有三頭六臂,為了騰出手來錄入電腦信息,程翱飛索性用膠帶把話筒纏纏在自己腦袋上,固定在了耳朵旁,一邊打電話一邊錄信息。這詼諧一幕被同時偷偷拍下上傳朋友圈,瞬間感動永康。網友評價:“第一眼看了想笑,再看卻紅了眼眶”。為了阻擊疫情,程翱飛和同事們一道,最忙的時候2天時間里只休息4個小時,撥打了500個流調電話。在國內、省內多地斷續出現疫情的情況下,程翱飛一直堅守在社區防疫第一線,用他自己的話說,群眾們安居,就是自己工作最大的收獲和意義。曾獲“金華好人”榮譽稱號。
衢州市(6例)

祝進,男,1969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衢州,衢州市人民醫院檢驗醫學科主任。作為衢州市新冠核酸檢測陽性結果應急質控專家組組長,2022年3月6日準確判讀開化縣首例新冠核酸陽性結果,次日緊急組織完成1.4萬人次新冠核酸檢測,為開化3.6疫情防控搶得先機。3.13衢江疫情發生,又是連夜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戰斗在實驗室崗位上三天三夜未曾合眼。帶領檢測團隊完成36.3萬份樣本檢測,篩查人群共達267萬人次,為疫情順利清零作出重要貢獻。

鄭燦杰,男,1981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河南禹州,衢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科科長、副主任醫師。2022年3月6日接到衢州市開化縣初篩陽性報告后,他首發出征,迅速接手首個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之后無縫轉戰衢州市衢江區,不分晝夜開展流調溯源工作,為后續疫情研判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他總結的流調工作經驗在浙江省流調經驗交流會上得到專家領導的肯定,廣為推廣。

羅松曲扎,男,藏族,1996年4月出生,共青團員,籍貫西藏芒康,衢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智造新城分局白沙中隊執法隊員。衢州“3·13”疫情發生以來,他積極參與園區企業的核酸檢測保障工作,協助完成核酸檢測2萬余人次,走訪企業26家。2022年3月17日凌晨4點,在臨時黨支部同志的帶領下,身著防護服深入企業員工宿舍樓派送抗原自檢測試劑3000份。工作中,他被身邊黨員們忘我拼搏的精神深深感染,堅定地把入黨申請書作為抗擊疫情的請戰書。2022年被作為衢州市疫情防控正面典型予以通報。

夏建波,男,1987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龍游,衢州市公安局柯山分局城南派出所副所長。2022年衢州“3.13”疫情發生以來,他堅持連續十五個日夜堅守奮戰在抗疫一線,每天動態踏勘卡點30余個,確保第一時間嚴格落實封控區卡點設卡、測算警力配置等工作。多日調配安排警力1306人次,協調處置因疫情管控發生的各類事件200余件,解決200多名滯留貨車司機的吃飯問題,有力保障屬地片區防控穩定。他的抗疫事跡被衢州日報、衢州發布等媒體報道,并被作為衢州市疫情防控正面典型予以通報。

夏昱,女,1991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衢州,衢州市衢江區廿里鎮廿里村黨支部書記、村民主任。3月13日上午,廿里鎮白馬新村出現一例初篩陽性病例,夏昱接到指令后,迅速行動,沖在“疫”線,在連續21天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帶領村兩委以及志愿者工作人員們全力以赴,負責管控3012人,次密接居家隔離902人,轉運密接人員1326人,發動鄉賢等力量捐贈物資10多萬元,配送物資6000余份,牢牢守住防“疫”大門。2022年被作為衢州市疫情防控正面典型予以通報。

王偉華,男,1967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江山,江山市人民醫院醫共體黨委副書記、院長。2022年3月18日凌晨4時,接到援衢命令后,王偉華帶領65名精干醫護火速接管衢州市衢江區中醫院,不畏艱難,連續奮戰18天,建立了三級網格管理體系,為59名患者探索啟動“臨時家屬”服務,圓滿完成了抗疫任務,援衢事跡被《衢州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他曾獲中國醫師協會優秀基層呼吸醫師、第一屆宋慶齡最美基層呼吸醫生提名獎、浙江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衢州市疫情防控先進個人等榮譽。
舟山市(3例)

蔣依君,女,1980年11月出生,籍貫浙江舟山,舟山市定海區雙橋街道居民。3月17日,舟山嵊泗縣確認1名人員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后,蔣依君就活躍在防疫防控宣傳一線。她報名參與生活物資打包志愿活動,直到商務局同志認出這位志愿者從中午到崗就一直堅守,未曾離開。她說“你們說下午報名過的就不能報名了,我就悄悄地去”。金塘防疫檢查站筑起了舟山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御墻。蔣依君第一時間報到,堅守金塘卡口防疫站,認真登記來往車輛及人員信息,測量體溫。白天密封的防護服汗水不能揮發,夜晚在金塘大橋上被寒風一吹又是透心涼。蔣依君冷了就跺跺腳暖暖身,累了就靠在椅子上休息會,一天下來下都是來腳腫嗓子啞。志愿活動常常處在一線,兩個女兒也還小,經常打電話問媽媽什么時候回來,一向堅強的她,紅了眼眶。此時的她也想回家陪陪孩子,但是心中的信念告訴她,此時防疫志愿活動需要她。

車松瑛,女,1970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舟山嵊泗,現居嵊泗縣菜園鎮,嵊泗縣菜園鎮沙河社區黨總支書記。自抗疫開始,她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凌晨布置采樣點,汗水濕透衣衫;深夜搬運抗疫物資,導致體力透支身上多處淤傷;耐心安撫居民激動的情緒,直至嗓子徹底嘶啞。3月18日下午,她已經有近40個小時沒合眼,拖著疲憊的身軀從青少年宮核酸檢測點回來,剛脫掉防護服就突然昏迷倒地,幸虧有醫生及時進行了搶救才醒來,醒后她匆匆吞了幾顆藥丸,就繼續指揮抗疫工作,帶領社區工作人員為居民送菜上門,清理采樣點垃圾等,為守護居民的最后一道防線“拼命”!曾獲舟山市愛國衛生(創衛)工作先進個人、市級優秀調解員、縣級優秀共產黨員、第二屆全省優秀網格員、疫情期間縣級先進工作者、市級表現突出共產黨員、舟山市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俞旭明,男,197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舟山,舟山市臨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生以來,俞旭明同志一直站在“戰疫”的最前沿。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作為業務分管領導也是一名共產黨員的他,與其他中心領導班子成員配合默契,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并多次組織動員職工科學參與疫情防控,帶領中心全體職工冷靜沉著應對各種疫情突發情況,確保中心各項防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實,以實際行動為打贏防疫阻擊戰作出了貢獻。曾獲省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市屬衛生計生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臺州市(5例)

徐文俊,男,1978年10月出生,共產黨員,籍貫浙江臨海,臨海市瑞爾休閑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從2022年3月初起,多筆防疫一線的行軍床訂單涌進徐文俊的公司,他果斷對原來的生產計劃做了調整,率領公司全力投產,為防疫物資緊缺地區優先加急出貨。除了所有訂單只收取成本價,他還自掏腰包補貼工人的加班費和加急的運費。截至目前,企業已陸續完成運送6批次、近8000余張行軍床訂單出貨。他支援抗疫前線的愛心之舉早在2020年初就已經開始,也曾以成本價向武漢市當地多家醫院支援行軍床4000余張。

褚江,男,1974年9月出生,籍貫浙江天臺,天臺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他是一名流行病學調查老將,2021年8月以來先后三次外出支援嘉興等地開展防疫工作。2021年8月,他馳援嘉興開展轉運工作,當時正是夏季高溫天,連續8個小時身著防護服處于密閉車廂之中,轉運結束后又立即對車輛進行消毒,身上多處紅疹瘙癢,但他都緊咬牙關默默忍受。2022年1月,他在結束了上虞的流調工作,又再次轉戰嘉興,高強度的連續作戰導致他眼睛網膜黃斑病變,卻依然堅持在防疫一線。

張艷,女,1986年8月出生,籍貫寧波象山,臨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PCR實驗室組長。為了牢牢守好防疫“關卡”,張艷帶領檢驗科的同事連日來全天超負荷運轉,延遲幾小時下班,標本一到就歸位,白天黑夜無概念,而她自己也因為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導致手腕變形,造成三角肌損傷。2022年4月12日下午,她因勞累過度、壓力過大,導致心肌損傷,忽然暈倒在工作崗位上不省人事。此前,她已連續高強度工作15天,完成檢測17000余管。而她醒來第一件事又在關心基地運轉是否順利。

陳偉仙,女,1980年10月出生,預備黨員,籍貫浙江仙居,仙居縣紅心志愿者協會會長、橫溪鎮綠衣天使社會組織聯合會秘書長。2022年3月新冠疫情反撲,她組織協會36名志愿者扎根全縣各核酸檢測點18天,打包搬運防疫物資,為醫護人員送愛心物資,為卡點值守工作人員送愛心夜宵,為當地學校送開學防疫大禮包,并挨家挨戶發動了366人次參與獻血72200ml支援血庫共抗疫情。在核酸采樣現場,她幾乎每天從早上7點半值守到晚上9點,其余志愿者們輪番上陣,她卻一刻都不停歇,哪怕喉嚨沙啞,腰痛難忍,動過兩次手術的腿痛到發抖,仍咬緊牙關堅守崗位。

方澤鈞,男,1990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三門;胡妍妍,女,1992年11月出生,籍貫浙江三門,兩人同為三門縣人民醫院檢驗科醫生。方澤鈞、胡妍妍是三門縣人民醫院檢驗科的一對“90后”夫妻檔,2022年疫情期間堅守檢驗室,并肩作戰。方澤鈞是核酸檢測的中堅力量,每天像個陀螺連軸轉,最久的一次不吃不喝連續檢測了7.5小時,胃病、腎結石老毛病發作,他忍著疼痛堅持工作,從未因病請過假。懷孕數月的胡妍妍,負責日常檢測、統計上報核酸檢測數據等工作,一周上六天班,每天工作10個小時,長時間站立導致雙腿嚴重浮腫,但她仍然堅持。因為工作時間不同步,哪怕在同一個科室,夫妻倆也很少碰面。
麗水市(4例)

潘東,男,1984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松陽,松陽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水南所所長、第四黨支部書記。松陽浙南茶葉市場是全國最大的綠茶集散地,高峰期日均入場交易人數上萬人,其中外來客商4300余人,覆蓋山東、福建、安徽等20多個省份,日需核驗健康碼12000余人次。面對復雜的專業市場,潘東主動請命,提出從全縣各單位抽調10名精干黨員,他帶領著“混編”隊伍駐扎茶市場筑造“防疫保衛墻”。潘東還充分應用數據化、信息化防控監測手段構筑閉環式防疫屏障,創新提出“精準化”場內督查模式,牽頭繪制“場內防疫一張圖”,做到一張圖展全貌,落實一碼摸排、一庫統管、一清單兜底,大大提高管控效率。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財經頻道先后在《嚴把防疫標準綠茶交易市場開市》等新聞報道中對他進行訪談,省委組織部“之江先鋒”微信公眾號對他下沉浙南茶葉市場防疫一線進行專題報道。

黃小偉,男,1972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松陽,松陽縣婦幼保健服務中心支部書記、主任醫師。2020年,黃小偉僅用3個月時間回顧和總結工作經驗,撰寫出《松陽縣集中醫學觀察點工作實操》,成為當年《麗水市集中醫學觀察點操作規范》的重要內容,在全市推廣。2022年杭州“1.26”疫情期間,黃小偉勇挑重擔,制定集中隔離場所“三色點位圖”、集中隔離點“三區兩通道”一點一策改造方案和物資籌備方案,牽頭協調全縣集中隔離場所的設計、改造和運行工作。衢州“3.13”疫情期間,他再次披甲上陣,擔任松陽縣天元國際酒店集中隔離點醫療組組長,利用專業特長,統籌開展集中醫學觀察,并注重暖心服務,保障140名涉疫重點人員完成14天醫學觀察平安回家。只要黃小偉在場,不管是醫務人員、志愿者,還是隔離點涉疫人員都情緒穩定,工作生活有條不紊,大家都稱他是“定海神針”。

藍景藝,男,1975年7月出生,民進會員,籍貫浙江景寧,景寧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景寧縣疫情防控辦綜合協調組常務副主任。自2020年起,藍景藝一直堅守在戰“疫”一線,3年來,藍景藝成功處置了“奶棗陽性、涉疫快遞包裹、疫苗污染陽性”等10余起重大疫情事件。即使因為長期高負荷工作引發突發性耳聾、腰椎間盤突出導至行動不便,他依舊堅守崗位。2022年3月18日晚,藍景藝接到縣疾控中心的電話:“東坑服務點送檢的一份混采10:1標本有一例初篩陽性”他第一時間對2名密接和6名重點人員進行管控,并通過跨地區跨部門聯動,快速排查出1名陽性病例(余姚),有效防止疫情在全省擴散蔓延。在得知疑似陽性的10人中曾有2人在城區卸貨,藍景藝在30分鐘內劃定“三區圖”,50分鐘集結隊伍到位,90分鐘完成封控、管控區硬隔離及集中核酸采樣點布置,并對“三區”進行集中核酸篩查,凌晨2時,他忍受著腰椎間盤突出的痛苦又連夜召開研判會議,一直堅持到凌晨4點。藍景藝“拼命三郎”的擔當與果敢,為畬鄉人民點亮了戰“疫”的希望之光。

施霞,女,1971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籍貫浙江縉云,縉云縣五云街道鎮中社區第三支部書記。51歲的施霞是一名癌癥患者,她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勸阻,主動擔起入戶排查、物資采購、巡邏宣傳等疫情防控工作。無論白天黑夜,她走街串巷地開展防疫宣傳,普及疫苗接種知識慮,給居家對象上門服務,大家都親切地叫她“施姐”。施霞不僅是“宣傳員”,更是疫情排查的“尖刀排”,從每天入戶詢問情況到現在對每戶信息了如指掌,每當向有人問起管控對象情況,她總能脫口而出,秘密就在于她那本被翻爛的記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每一個管控對象的信息。有人問她這樣累不累,苦不苦,身體吃得消嗎?她笑著說:這個工作很充實,很有意義,心情好,身體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