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浙江足跡》一書中提到,“干在實處”還必須“干在難處”。
干在實處,為什么還要干在難處?問題是時代的先聲。每個時代,總有屬于這個時代的難題。時代進步總是在解決時代難題的基礎上實現的。因此,干在實處,就沒法回避難處。難處往往蘊藏著機遇,克服困難也就意味著抓住了機遇、贏得了先機。
《習近平浙江足跡》折射了習近平同志干在難處的魄力。他強調,“必須具有探路者直面荊棘的勇氣,正視矛盾和問題,不使‘癬疥之憂’變成‘心腹之患’,不因局部問題影響發展全局,不讓絆腳之石阻擋前進步伐”。今天,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發展質量效益,這些我們都諳熟于心。實際上,習近平同志本世紀初在浙江工作時就敏銳地發現浙江較早遭遇了“成長的煩惱”,比如外貿企業頻繁遭遇反傾銷訴訟、高消耗低效益的發展路子越走越窄、“低小散”產業結構面臨轉型升級嚴峻考驗等。面對這些難處,習近平同志提出要以“騰籠換鳥”的思路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氣,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各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這些干在難處的決策部署,既體現了前瞻性思維,也彰顯了事不避難的勇氣,構筑起浙江不斷“走在前列”的基石。
對于新征程上的浙江,汲取《習近平浙江足跡》的精髓,尤須從中領略這種干在難處的魄力和智慧。當前,浙江面臨打造“重要窗口”、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推進“兩個先行”、推動數字化改革、抓好“三件大事”等重大任務。這些任務,飽含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期待,也是屬于這個時代的難題。要切實取得成果,就要找準難處、不避難處、干在難處。省委主要領導在省委重要工作會議和調研中,也常常把困難和問題明確點出來、進行針對性謀劃破解。這也體現出鮮明的問題導向和干在難處的追求。
當然,干在難處,就要練就過硬本領。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的一步一履,展現的正是在省域層面破解難題的高超水平和工作能力。黨員干部能否從《習近平浙江足跡》中汲取這種智慧和方法論,將關乎干在難處的成效。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再次強調,“四種危險”將長期存在,其中一條就是“能力不足的危險”。而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這也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勇當“熱鍋上的螞蟻”、敢于經歷幾次“讓人撓頭”的考驗,在實踐中長本事。
干在難處,還要傾聽人民的聲音!读暯秸憬阚E》中,浦江下訪的故事讓人感慨良多。難點、矛盾集中的地方,往往也是人民群眾訴求和心聲集中的地方。我省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著力打造高質量就業創業體系、推進強村富民、建設“浙里健康”“浙有善育”“浙里長壽”等標志性成果,就是從人民的急難愁盼處找抓手。破解這些難處,就能贏得老百姓的口碑,進一步夯實黨的執政基石。